云計算和人工智能幾乎是所有互聯網巨頭和傳統科技巨頭重點投入的方向,IBM此舉自然是順應大勢,得到資本市場認可不足為奇。其次,剝離低利潤的傳統業務,保留高利潤的成長型業務,符合資本市場預期,也符合IBM的發展戰略;第三,業務分離之后,IBM主體業務可以輕裝上陣
孤注一擲的IBM,想要成功不容易
說回IBM這次的業務分拆,在其將傳統業務分拆,也就是把IT基礎設施部門業務剝離成立一家獨立新公司的消息公布之后,華爾街立刻抱以漲停的反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資本市場肯定了IBM的這一次壯士斷腕一般的絕地反擊的。
首先,云計算和人工智能幾乎是所有互聯網巨頭和傳統科技巨頭重點投入的方向,IBM此舉自然是順應大勢,得到資本市場認可不足為奇。其次,剝離低利潤的傳統業務,保留高利潤的成長型業務,符合資本市場預期,也符合IBM的發展戰略;第三,業務分離之后,IBM主體業務可以輕裝上陣,避免IT基礎設施業務的一些鉗制,全力主攻混合云和人工智能市場,戰斗力會更加聚焦。
IBM布局開放式混合云和人工智能的決心,不可謂不強,收購紅帽和這次的公司分拆,就是其下定決心的表現。但是企業戰略能否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決心,更取決于執行。
所以我們要問一句,IBM這一次的分拆和押注會成功嗎?氣
從歷次的分拆和業務剝離的經驗來看,其對IBM的業務增長并沒有太大作用,從90年代剝離的網絡業務、到后來的PC、硬盤和服務器業務,都并未對IBM的增長驅動形成更大的推動作用,更大的意義在于避免了企業過于臃腫的風險。
我們注意到,盡管IBM每次都及早地發現了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和技術方向,并且也都有重金投入,但是IBM總能把一手“王炸”一樣的好牌打得稀爛,究其原因就在于IBM過于復雜的體系設計和過高的戰略目標,這一風格可能源于IBM長期以這種企業顧問式的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思路來思考問題,總希望通過一攬子技術解決方案體系來搞定問題,在“智慧地球”、“認知計算”已經Watson的解決方案上都有過類似問題。愿景宏大,但難以執行,用大白話來說,客戶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不會為一套不切實際的方案買單。
這些都是IBM的前車之鑒,也是長期以來累積的企業文化基因的一部分。當然,這些問題是否會出現在分拆之后的IBM的混合云業務的推行當中,這個還有待觀察
現在,IBM把通過混合云和人工智能來實現企業增長翻盤的重任交給了新任CEO克里希納這位技術架構師出身的技術管理者身上了。克里希納有著類似于微軟CEO納德拉一樣從公司內部一路成長起來的履歷,有著豐富的業務能力和管理經驗。克里希納被外界很多人看好,是能夠比較專注將IBM的混合云戰略推進下去的人選。